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五寨 > 招商项目 > 正文

五寨县下会子沟综合治理、特色种植、文化旅游项目

 时间:2020-02-28       大    中    小     

  

    项目名称:五寨县下会子沟综合治理、特色种植、文化旅游项目 

  项目所在地:五寨县三岔镇的上会子村、东秀庄乡的上窊村、墕子村、下会子村、西梁墕村、常家坡村、吴家沟村、苏家堡村、刘家咀村和白草庄村。 

  建设性质:新建 

  合作方式:合资/合作/独资 

  预期投资额9595.20万元     开发年限:10年 

  联系人:辛瑞芳              联系方式:18235008302 

    

    

    

  项目简介 

  基础条件: 

  1.下会子沟位于五寨县东秀庄乡和三岔镇,共涉及10个行政村,距县城41公里,面积44.68平方公里,合6.7万亩。崖窑河穿过下会子沟,主沟道长度在8.7公里左右。涉及的10个行政村,包括三岔镇的上会子村、东秀庄乡的上窊村、墕子村、下会子村、西梁墕村、常家坡村、吴家沟村、苏家堡村、刘家咀村和白草庄村。其中上会子村为插花搬迁村,其他9个村为整村搬迁村。 

  2.项目区经省“五个全覆盖”工程之一的村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的实施,乡村道路全部硬化,内外交通甚为方便。为工程机械进入和材料运输提供了便利。项目所需的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区域内及周边地区货源充足,质量有保证,完全满足工程需要。 

  3.下会子沟总面积44.68平方公里,合6.7万亩。其中有林地5329亩,灌木林地6730亩,其他林地7608亩,耕地25483亩,其他草地20030亩,设施农用地83亩,坑塘水面536亩,村庄用地587亩,特殊用地14亩,采矿用地64亩,内陆滩涂243亩,裸地307亩。下会子沟内森林覆盖率30%。 

  4.下会子沟内有1条季节性河流,为崖窑河,是黄河流域鹿角河的一级支流。鹿角河发源于东秀庄,从西南向西北流经鹿角村,在阳宅村出口,至固城村汇入朱家川河,千流长37km,流域面积338km2,境内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径流多系山洪性质,历时短,流失和渗透快,最多含砂量达70%左右。 

  河流的基本特征是:枯水流量欠缺,洪水流量大,水量不稳,变化率高,河流甚短,坡陡水急,冲刷严重,泥沙含量高,河水为中矿化度水,属重碳酸盐类水。适用于饮水和农田灌溉。 

  5.亟需解决的问题有:①生态退化,地力衰退。土壤基本上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水土流失导致林地退化,沟头不断延伸,使土地支离破碎,土壤养分流失严重,林地的生产力下降。②淤积河道,加剧旱涝灾害。水土流失致使泥沙淤积河床,大大降底河道防洪能力。 

  项目前景: 

  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及可持续发展要求,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理念;以恢复下会子沟生态功能、减轻水土流失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为需求;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保护和治理并重,源头预防与末端治理结合,坚持工程措施、植被措施、封禁措施并行。通过对工程所在水土流失地区进行治理,可以减少入河泥沙量,削减土壤侵蚀量,对构建下会子沟水土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积极探索创建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模式,形成多目标、多功能、高效益的系统治理和修复体系,构建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使下会子沟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自我修复功能,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现绿色崛起,创建绿色循环经济。 

  建设内容: 

  1、按照“因害设防、对位配置、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对下会子沟进行全面规划。以下会子沟为核心,拟从“河道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及森林质量提升、土地整治、以工代赈、整村拆迁及乡村振兴”五个方面开展规划,统筹兼顾,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河道综合治理。下会子沟内有1条季节性河流,为崖窑河,是黄河流域鹿角河的一级支流。河道顺畅才能保证地表径流的有效汇集。河道主要治理措施:一是加强河道整治、清淤、修复与保护;二是实施生态治理工程,改善河流周边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健康,防止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治理及森林质量提升。下会子沟流域位于五寨北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治理措施:一是建设水源涵养林,将现有的有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主要规划为水源涵养林,种植松树、柠条等当地优势树种,辅之封山禁牧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现状;二是建设以沙棘为主的生态经济性灌木,将其余沟谷地带陡坡地以及现有的灌木林区域主要规划为经济灌木林。 

  ——土地整治。下会子沟流域部分区域适宜开发为耕地,通过土地开发,形成合理、高效的土地利用结构,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主要治理措施:修筑田间道路、进行土地平整、客土覆盖、修建排水沟、修建土谷坊等方案,完善交通、排水系统等措施,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项目产生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以工代赈。以工代赈属于救济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单纯救济,其特殊性在于救济与建设的结合与统一,它是救济对象通过参加必要的社会公共工程的建设而获得赈济物或资金的一种特殊的救济方式。与一般的救济相同,以工代赈资金是无偿的,其差异在于它是有附加条件的,要求贫困地区群众通过出工投劳来获得赈济。因此,以工代赈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以救济为手段,以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为内容,以缓解和最终消除贫困为目的,通过实物投入方式,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为其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刺激其自我发展。 

  ——整村拆迁及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同时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及国土资源部《关于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开展和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促进当地的扶贫开发与建设,同时促进转型升级和发展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2、沟内实施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五寨境内由于海拔高度、气候、地形等差异,生物的分布变化明显,植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有高等种子植物62科,182属,300余种。在种子植物中以禾本科最多(38种),其次是豆科(36种)菊科(33种),蔷薇科(27种)。低等植物中:藻类有地皮菜、绿藻。菌类有蘑菇、马勃、茯苓、木耳、猪苓等。高等蕨类植物中有瓦松、卷柏、背蕨等。 

  药用植物:五寨的南山区和西北黄土丘陵区有大量的野生药用植物。 

  粮食作物: 五寨属杂粮产区,适宜种植早熟、耐旱作物,故以莜麦、山药、豌豆、小麦、蚕豆、糜黍、谷子、黑豆为主。莜麦分布普遍,而以南山区最多,越往西北越少,全县历史上就数莜麦播种面积广,数量大。山药以平川区和西南部沟壑地区较多,近年来由于其产量大,经济价值高,山药的播种面积迅速增加,有的村庄播种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豆类亦较普遍。谷子以黄土沟壑区为多。春小麦以西南地区为主。糜黍主要分布在耕地多,土壤贫瘠的沙梁和平川中部。 五寨的莜麦种植历史悠久,相传是原产地之一,是群众的主要粮食,营养丰富,含热量高。 

  油料作物:本县的油料主要有六种,40余个品种。其中胡麻出油率高,质量好,色香味俱佳。其次是黄芥、臭芥、小麻、蓖麻、葵花。近年来又引入油葵试种。 

  蔬菜:五寨蔬菜以茴子白为主,产量高,质地好,个大、味甜香。其次是白菜、蔓菁、芥菜、大葱、韭菜、芫荽、大蒜、菠菜、水萝卜、胡萝卜、南瓜、豆角、黄瓜、葫芦、青椒、芹菜、葱头、西红柿等。据统计,近几年来,蔬菜种植发展较快,年种植可达六千余亩,总产量近七千万斤。  

  野生植物:南山区有大量野生植物,如山桃、山梨、山杏、马如如、油苹苹、沙窝窝、面果果、醋柳柳、山谷子、山葡萄、山榛子、樱桃等。野生蔬菜也比较多,如山葱、山韭菜、山蒜、蘑菇、黄花菜、在皮菜、小茴香等。这些野生植物、菌类、蔬菜等是群众乐于采集的代食品,也是国家大量收购的出口物资。  

  3.开发农村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开展农家乐体验活动。 

  建设规模: 

  重点项目主要包括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土地整治工程、整村拆迁及乡村振兴工程,项目总投资9595.20万元,已完成项目为2588.84万元,未完成项目7006.37万元。 

  项目进展: 

  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三年达目标”的指导思想,安排建设进度如下: 

  第一年完成土地整治工程任务;完成50%的河道整治工程任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第二年完成剩余50%的河道整治工程,完成景观生态林建设工程。 

  第三年完成水源涵养林、经济林造林工程;完成河道景观设计工程;完成整村搬迁及乡村振兴项目。 

  经济效益: 

  本项目总投资约    万元,将最大限度地消除设计标准以内的危害,整沟治理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定期进行综合治理,可保障周边群众安居乐业,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保障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整沟的生态环境与周边的绿水青山协调一致,区内地质环境将得到有效保护,提升人居生态环境。 

  规模经济效益:通过充分挖掘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文化资源,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与当地生态产业发展,既将系统保护修复的要求作为生态产业发展的前提,又将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发展的需求融入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加快脱贫致富。 

  社会效益: 

  (1)提高全民参与沟区旅游发展程度,互利共赢通过政府对沟区发展平台的搭建,协调、引导企事业单位、协会、社区居民参与到沟区旅游发展中来,使游客获得深度、良好的旅游体验,实现旅游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2)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实现区域的整体升级。内部统一管理,整合周边村庄、耕地、果蔬、特色农作物等资源为景区后期的发展提供配套服务,实现以五寨景区为带动的区域联动发展与整体升级。 

  (3)品牌打造,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独特品牌,逐步增加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业的规模,辐射下游农业、林业等产业的发展,创造品牌经济。 

  (4)提高当地及周边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下会子沟的建设将为当地及周边居民提供更为完善的民俗祈福与游憩目的地,大幅度提高当地及周边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生态效益: 

  (1) 沟内生态环境将得到修护。规划通过对沟内水体景观整治、废弃物有效控制、碎石处理,林地资源科学管理等方式,消除景区内安全隐患,保护与恢复并举,修护其生态环境。 

  2)环境意识逐步提高。以生态游为驱动开发民俗体验、自然观光体验、户外山地游览、特色生态农业观光净产品,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让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于自然中得以提高。 

  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服务措施 

  (一)优惠政策 

  1.五政发【2012】9号《五寨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奖励政策》 

   (二)服务措施 

  1.土地优惠为先征后补; 

  2.证照办理实行“一站式服务”; 

  3.用水、用电、通路、供暖相关部门予以优先安排、优先服务。 

  4.重大招商项目实行“一事一议”。 

关闭本页